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各司其职 合力推动 加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按照国家及省、市对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部署要求,2024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扎实有序开展10个试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并在实践中探索规范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合力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良性开展,提升“家门口”为民服务质效。

专班履行好牵头抓总、统筹推进等职责

加强统筹协调。新城区制定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实施要求、部门职责、建设主体等事项,完善了区级工作体系。全区组织召开现场会、工作推进会等会议8次,统筹推进全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做好统一规划。区专班优选专业团队对全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试点社区逐一分析研判,科学编制“一社区一方案”。组织相关区级部门、街道、社区、设计院召开专题会15次,就试点社区设计方案进行研讨论证,教育、卫健、规划、住建、文旅、消防等职能部门根据行业要求,对拟实施的嵌入式服务内容提出意见建议,结合居民需求修改完善,确保方案科学、规范、可操作。

加强资金保障。鼓励街道利用自有资金、统筹各类奖补,加大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如兴乐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由西一路街道统筹养老、助餐等各类奖补资金89.1万元建设而成。对于街道自筹款难度较大的社区,协调区财政局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范围。如中山门街道中山社区通过项目包装,申请到地方政府一般债290万元。对于不具备申请专项债条件的社区,选定区属国有企业为统一主体,通过“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如长乐西路街道新兴社区,长期以社区公益用房属性使用驻地单位一处300平方米的闲置仓库,由区属国企投资改建为养老服务站,社区让渡经营权给该国企,实现了盘活社区闲置资源与增加为民服务活动场地的双重目标。

常态化督导检查。专班将各试点任务按“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拆解,明确民政、教育、卫健、住建、财政等部门及街道社区、施工单位的具体职责,建立责任清单;对项目分类设立月度推进标准、工程进度要求及责任主体,建立时序清单。专班工作人员每月到项目现场查验进度,搜集整理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全年专题研究解决问题36个。

抓好经验总结。全年编发《新城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简报》8期,以图文形式定期通报项目进度,及时总结优秀试点社区项目建设经验。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结合不同时期宣传侧重点,对已建成运营的社区开展多层次宣传报道。此外,专班还先后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先进街道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3次、现场调研已建成试点社区运营情况4次,通过典型引路、案例教学、现场指导,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部门履行好业务指导、政策支持等职责

强化业务指导,争取政策支持。区教育局、区文体局、区卫健局等社区9大服务功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对上协调和对下指导的作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街道和社区在具体建设和运营中遇到的难题,及时跟进解决。如胡家庙街道长缨东路社区居民对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较强,专班引导区卫健局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支持,争取奖补资金45万元,建成全区首家街道级公建民营的普惠托育中心。

注重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区民政局、区工信商务局、区住建局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定期沟通、问题会商工作协调机制,同步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整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资金、资源和力量,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体系建设。

街道和社区履行好摸排底数、协调监督等职责

排查资源,深入挖掘利用场地。各街道对辖区各类房屋、空地进行详细摸排登记,重点对沿街、居民小区内闲置房产进行登记造册,明晰产权单位和使用意向,建立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库。全区共摸排可利用闲置房产、空地19处,共3.8万多平方米。

摸清需求,以需定供嵌入服务。各街道社区依托常态化入户走访机制,精准掌握群众真实需求,精准嵌入适配性服务。如西一路街道兴乐社区针对居民对养老服务需求较为迫切的现状,将300平方米的闲置用房改造为集养老、健康理疗、社区超市等于一体的家门口服务站。长乐中路街道黄河社区周边中小学教育资源密集,居民对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需求较为突出,对此社区对原有服务阵地二楼430平方米的临时建筑及屋顶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建成黄河社区专业儿童托管中心,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儿童托管难题。

加强沟通协调,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各街道社区通过强化与居民、驻地单位沟通联系,全程协调项目施工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如太华路街道紫薇东进社区配建的社区公共服务用房位于小区内部,渣土清运、物料运输从小区原有通道进出,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街道主动与社区的物业管理方沟通协商,增设建设工程专用出口,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强化监督指导,抓好后期运营监管。各街道社区着眼嵌入式服务设施长期良性运营,多措并举,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管指导。如西一路街道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研发集设施预约、服务评价、资金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监督质效。上线运行以来,提供养老服务、家政便民、儿童休闲等服务2490次,服务群众5100多人次,让居民在家门口、楼底下、手指尖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