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唐红波
日前,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嘉莲街道友邻中心的智慧健身房里,70岁的居民张凯明正对着镜墙练习弹力带划船动作。在“AI教练”的实时指导和鼓励下,张凯明越练越带劲。
张凯明告诉记者,在接受肌肉力量测试后,运动处方师借助辅助决策系统,为他开具了专属处方。按照处方上的建议,张凯明在“AI教练”陪练下,进行各种有效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好。
这是厦门理工学院帮助社区老年人从“不敢动”到“科学动”,重拾生活掌控感,实现从“被动养老”到“主动健康”的一个剪影。
2020年,厦门理工学院运动健康研究与传播中心团队承担了科技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负责研究适用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社区体卫融合服务模式。为此,该中心主任黄彩华带领团队,一边研究,一边深入厦门社区进行实践,让实验室成果第一时间下沉到社区,服务百姓健康。
在实践中,中心科研团队创新提出社区体卫融合的“4321N”服务模式,围绕体卫融合为谁服务、在哪服务、提供什么服务以及如何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核心问题,探索出基于四大服务场景、三层次服务人群、两轮驱动机制、数智赋能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在多方配合与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医学评估,运动专家制定个性化方案,居民参考专属方案到智慧健身房、居委会或者健身房锻炼”的模式,开始在厦门一些社区落地推广。
嘉莲街道居民曾玛娜成了研究成果落地实施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以前她尿酸、胆固醇等几项指标一直偏高,腰也总是直不起来。通过社区体卫融合项目运动干预后,她学会了抗阻力量训练技能,开始养成运动习惯。经过两年规律锻炼,她的三高指标目前全部恢复正常。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8日 08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