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如何养老成为当下的热闹话题。据调查,我国有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10%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如何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是每个老人关心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覆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成为破题关键 —— 以社区为圆心、步行15分钟可达的半径内,老年人不仅能获得助餐、保洁等生活服务,更可享受家门口的医疗保障,实现“小病慢病不出社区”的便捷照护。
5月14日,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和社区养老服务站传来便民喜讯——金和社区慢病工作室正式开诊。拥有 10 年基层慢病管理经验的全科主治医师徐亚每周四上午8:30-11:30坐诊,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诊疗、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居民无需跑医院,在社区刷医保卡即可结算,标志着人和街道“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迎来关键升级。
四级医养模式 织密服务网络
人和街道引入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参与运营管理街道养老服务站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医养结合和老年人健康服务新路子,创新构建“医院医养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四级医养融合模式。针对老年人“看病远、配药难、照护缺”痛点,建设13个家庭医生驿站,家医签约7000人,定期开展慢病管理、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健康科普等7项服务,群众满意度达 98%,构建起“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
金和社区慢病工作室正式开诊。冯恋 摄作为试点,金和社区和万寿山社区针对辖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就诊需求,在养老服务站开设慢病工作室,提供 “精准用药调整+现场处方开具+医保即时结算” 服务,同步开通两江新区人民医院转诊绿色通道,让慢病管理更便捷高效。
“我们正以慢病工作室为切入点,推动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医养中心主任余琴表示,未来将聚焦失能失智老人需求,完善失智照护培训、远程监护等功能,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
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居民点赞
“以前去医院开药来回要半天,现在下楼5分钟就搞定!” 家住金和社区象屿两江公元的居民张老师感叹,养老服务站里的慢病工作室不仅解决了他往返医院的奔波之苦,家庭医生还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用药方案。工作室还提供免费血压、血糖检测等贴心服务,实现从疾病诊疗到健康管理的全周期覆盖。
金和社区养老服务站里,社区学院正在开展非洲鼓课堂。冯恋 摄升级后的金和社区养老服务站更集养老托管、医疗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老人们在工作室完成诊疗后,可直接到隔壁活动室参加社区学院兴趣课堂、健康讲座,或与老友喝茶下棋。
“体检不用挤帐篷,服务站里有空调、休息椅,医生护士态度也好!”万科城三期居民李爷爷的体验,折射出医养融合带来的幸福感。
多元服务叠加 晚年生活更精彩
除医疗服务外,人和街道通过 “N 融合”机制激活社区资源,联合14个社区学院、130余个社团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技能培训等活动,构建 “养老+健康+医疗+文化” 多元服务场景。从健康巡讲到居家护理,从心理关怀到兴趣课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满足。
居民从 “看病难” 到 “家门口就医”。冯恋 摄从 “看病难” 到 “家门口就医”,从单一养老到 “养医学乐”一体,金和社区慢病工作室的启用,是人和街道“颐养人和 不晚桑榆”养老服务升级的缩影。随着“15 分钟养老服务圈”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老年人正在家门口收获有温度、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