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天元区探索多元化农村养老新模式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一辈子的辛勤耕作,换取儿孙满堂的晚年生活,靠土地和子女养老,似乎是很多农村老人最朴素的愿望。然而,随着农村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不断变化,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成为空巢老人。

  乡村养老如何破题?面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较重,特殊困难老人较多、消费能力较低,农村养老机构、幸福院入住人数较少、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天元区不断探索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新路径。

  充实的敬老院生活

  在天元区雷打石镇敬老院,86岁的朱顺林奶奶,每天上午的“必修课”,是跟着敬老院里的其他两位奶奶一起跳养生操。在舒缓的旋律下,她们一齐摆动手臂、弯腰,舒展……二十分钟过后,她们额头上开始慢慢冒出汗珠,衣衫也有些湿润。

  她们拿出随时准备的小毛巾,擦擦汗,继续练习。直到音乐停下,他们才结束锻炼,收拾好设备,结伴而行,回到各自的房间洗漱。

  “这里就像家一样,住在这里没有一点烦恼。”朱奶奶入驻雷打石镇敬老院已有3年了,她每天上午跳操,下午跟其他老人一起散步、聊天,过得很充实。“住在这里,我都胖了不少,要减肥了呢。“朱奶奶打趣说。

  跟朱奶奶跳操的另一位奶奶,是她的老同事,之前看朱奶奶在这里住得开心,她也跟着住过来了。“有了老熟人,更加不孤单了。”

  “农村老人,能改变传统观念,住进敬老院的并不是很多。”雷打石镇敬老院院长岳莹说,住在这里的老人,有社会老人和特困老人。为了让老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经常会开展活动,比如,组织学校里的小朋友来看望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到了节假日,有志愿者来给老人包饺子、包粽子;过生日的时候,敬老院会为老人们准备很多吃的,设置一些游戏环节……

  做强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

  目前,天元区农村片区(三门镇、雷打石镇、群丰镇)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50%。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雷打石镇人大副主席陈妮说,我们开始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来破解养老难题,互助养老的核心主体有老年人自身、家庭、政府和村“两委”、社会组织和企业等,通过统筹协调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不同主体,形成合力,探索构建便利可及、多元精准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破解农村养老人才短缺、设施不足、资金缺乏等难题,进一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天元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刘振华说:“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天元区着力探索功能完善、精准便捷、灵活适用的多元化农村养老新模式,积极破解养老难题,让农村老年人获得感更加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天元区坚定走“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改革,通过“公建国营”或“公建民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政府补一点、村居投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模式,争取多方支持,因需、因地制宜提质改造一部分幸福院,消除安全隐患问题,让老年人住的放心、舒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