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民政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深入推进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民政事业发展环境更优、管理服务更实、社会效应更好、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更高的目标,持续激发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坚持党建统领业务
擦亮“学谋践提”活动品牌
益阳市民政局以学理论、谋发展、践使命、提成效为发力点,开展“学谋践提”提升活动,每月举办1次素质提升培训班、1期民政大讲堂,每季度1次流动红旗评比,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市民政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建立局领导对口联系县(市、区)重点工作负责制,推动解决安全隐患等问题130余个,促进干部在基层实践中改进作风。市民政局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制订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和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坚持“老中青”干部共融互促,优化队伍结构。同时,市民政局依托益阳民政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政务新媒体平台,设计打造“益小民”IP形象,开设“小AI说民生”“益小民说老龄”系列专栏,设置办事专栏,让群众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并享受“指尖办”“掌上办”便捷服务。
构建智慧养老体系
释放银发经济市场活力
益阳市民政局制定出台《益阳市“益老益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采取“政府监管+国企开发运营”模式,聚焦居家老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核心生活需求,在“益老益养”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延伸设置益老商城等模块,兼顾公益和市场属性,目前已完成30个试点社区调研与对接,累计录入老年人基础数据3.5万条,完成70家服务商信息采集。市民政局联合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7部门出台《益阳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市民政局下发《益阳市养老机构接受捐赠(慰问)款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和捐赠等行为。市民政局制订《益阳市完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制定政策包、建设项目库、完善供给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产业融合等6大重点任务,并细分出16项具体指标逐一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同步发动各级养老协会组织参与服务,共同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
实施分层分类救助
构建精准救助工作格局
针对患有精神障碍的特困人员医疗资源分散等问题,益阳市民政局依托局属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市第五人民医院,整合院内医养资源,为患有精神障碍的特困人员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目前,已收治患者210余名。市民政局牵头制定湖南省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标准,同步启动全市1800余名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市民政局指导市县乡村四级未保机构、社工机构及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全覆盖摸底排查,建立“发现报告—动态监测—个案会商—风险管控”全流程闭环机制。安化县、南县均建成“智慧儿童关爱服务一体化平台”,动态监测重点儿童1.7万人,累计成功处置预警个案47例,以数字赋能护航困境儿童成长。为规范社会救助业务办理流程,市民政局开展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全覆盖业务培训22次,编印宣传手册10万册,采取制作“益小民”IP说救助动漫、录制“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联动,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市民政局指导资阳区成功申报第一批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试点单位,通过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等举措,大大压缩办理时限。市民政局进一步完善益阳市救助管理相关制度,建立街道临时救助点、寻亲回访、社区网格主动排查等机制,开通与市公安局、市第五人民医院绿色救治渠道,确保救助及时、服务温情、保障有力;开展“暖心助困·守望家园”源头治理活动,对全市部分乡镇(街道)困难家庭进行溯源救助,着力打造“温情救助·带爱回家”品牌。
健全服务监管体制机制
推动惠民殡葬可感可及
益阳市民政局重新调整审定殡仪收费项目及标准,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和非基本殡葬服务清单制度,实现清单外无项目、无收费。市民政局修订《益阳市惠民殡葬实施办法》,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项目由“五免一减”调整为“七免一减”,全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现全覆盖,并选定36个村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治丧试点。为规范遗体接运秩序,妥善处置馆内长期存放且无人认领遗体,从根本上提升服务监管效能,市民政局联合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制定《益阳市遗体接运管理实施办法》《益阳市无人认领遗体处理办法》《益阳市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市民政局下发《益阳市殡仪馆服务工作指南(暂行)》《益阳市殡葬领域合规经营指南(试行)》等指导意见,基本实现殡葬服务全链条监管。市民政局推行“身后事一次办”,在殡仪馆设立专门办事窗口,在市民政局官网、政务新媒体平台公布合法殡仪车辆信息,安排专人24小时接听服务热线,群众只需拨打热线电话即可获得遗体接运、火化、告别、公墓礼葬等全流程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