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十四五”期间北京养老服务做了哪些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十四五”期间,北京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一方面是摸清楚了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情况老人的需求,梳理了现有政策在服务供给、产业发展、市场培育上的痛点难点;另一方面是明确了“事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事业、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做好政府兜底保障的同时,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破解超大城市的养老难题,让北京的养老服务从“有”朝着“优”的方向高质量推进。具体做了三方面工作:

  织密服务网

  核心是完善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我们建强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出台了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意见,还配套了居家养老网络建设、养老助餐、人才队伍建设等“1+N”系列政策,形成了改革的整体制度安排。针对“老老人”这个重点群体,也专门出台了服务保障措施,基本搭起了养老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健全服务格局

  重点是形成机构、居家、旅居衔接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目前全市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有622家,床位10.8万张,其中70%以上评了星级,养老机构照护能力更加强了;建成了13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2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988个农村邻里互助点,居家社区养老的“网”织得更密了;另外还搭建了“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平台,上线了150多家优质的养老机构资源,给活力老人更多养老选择。

  丰富服务供给

  关键是让老人能享受到更多实用服务。我们建设了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了家庭照护者“云助”行动,累计为15万人次的老人的家属、保姆开展了专业培训,帮“老老人”解决了居家长期照护的难题;我们建设了养老助餐点,覆盖了九成城乡社区,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同时也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先给居家“老老人”签家庭医生协议,让“老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更到位。

  我们做的以上所有老有所养的工作,核心就是让服务贴着老人的生活“温度”走。出发点,是看见每一位老人真实的、细碎的需求;落脚点,是让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获得感”。最终实现“让老人满意、让家人放心、让社会温馨”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