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像家一样,有人照顾有人管,住在这里又踏实、又安心、又放心。”87岁的徐芳(化名)是泰康之家·燕园的第一批居民,入住燕园10年,她用一句话道出了最真切的感受。
6月26日,泰康保险集团打造的首家高品质医养旗舰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迎来开业运营10周年。10年来,泰康之家从燕园启航,为老年人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医养康宁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全国布局36个城市44个项目,25家社区已开业运营,在住居民超1.7万人。近日,记者走进燕园,体验园区带给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被动养老变主动享老 生活更加多彩
“在这里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生活特别充实,时间都不够用。”81岁的孙华英(化名)笑着说。
北京大学教授在这里笔耕不辍连续完成20余本著作,著名导演为居民举办“电影沙龙”,百岁老人担任门球队队长……“改变老年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养老生活方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泰康居民开启享老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让老年人学会“享老”,泰康之家乐泰学院开办了长寿时代、人文、艺术、科技、健康5大学院,开设了电影、播音、智能手机、经络操、模特形体等200余门课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2个大学校友会和300余个兴趣俱乐部,让老人们在这里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为回应新时代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愿,泰康之家为老年人发挥作用搭建了广阔平台,通过发起“乐泰公益计划”,组织“乐泰学院义工讲师团”“科学先生志愿行动”“科学之光爱心行动”等一系列公益活动,让“公益向善”成为老年人的全新生活方式。如今,泰康之家已拥有老年志愿者1300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超7.8万小时。
升级医养融合服务 老人安心放心
“安心”是孟兰(化名)入住燕园10年最深的体会,她告诉记者:“在这里不用怕摔倒,社区每个角落都有扶手;不用担心看病,康复医院就在家门口。”
随着长寿时代来临,老年人对高品质医疗需求日益旺盛。泰康之家不断升级医养融合服务模式,逐步建立了从医务室到康复医院、泰康综合医院,再到生态合作医院的四级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并建立起“社区初步处理—康复医院深度处置—外院紧急转诊”三级急救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连续性、更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3秒就有一人被诊断为认知症。在此背景下,如何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照护服务,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泰康之家在园区内设置记忆照护专区,将认知症老人的状态分为5个阶段,分别用蓝、绿、黄、红、紫5种不同颜色的蝴蝶来表示,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照护方法和应对策略。在具体实践中,泰康之家还探索出了多感官刺激疗法、音乐疗法、怀旧疗法等一系列非药物疗法,个性化、高效的照护计划确保每位认知症老人都能在充满尊严与幸福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同时,泰康之家打造了“1+N”多学科照护模式,建立了由个案管理师、管家、护理、康复、医疗、社工、文娱、运动、餐饮、营养、后勤保障等岗位组成的多学科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整合照护服务。
打造“城市养联体” 机构搬到家门口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并鼓励社会力量扩大优质机构养老服务供给。
依托养老社区的成熟运营经验,泰康之家逐步打造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一体化的“城市养联体”模式,以机构的专业服务,助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目前,“城市养联体”已在北京、上海、四川成都、山东青岛等多个城市进行了有益探索。
以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泰康之家·和平府)为例,该中心设置床位150余张,依托燕园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24小时整合照料服务的同时,向周边居民开放老年大学和餐厅,可充分满足辖区老年人日常餐饮、文娱社交、日间照料、专业照护等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中心老年大学已开设瑜伽、手工、手机摄影等20余门课程,2024年累计服务社区居民3000余人次。
为破解单位型社区养老服务难题,泰康之家联合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创建单位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联合体,目前已布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师范大学社区等4个社区,链接服务商超80家,打通了社区老年人幸福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