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日照:“养老”不出村 “享老”不离家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每天上午不到11点,家住岚山区碑廓镇火石顶子村的牟敦爱老人走出家门。她路过树荫萦绕的胡同,嘴里哼着小曲儿,叫上平时的老友一起向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走去。

  而每当这时,全区75周岁以上的老人们都会陆续走进各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聊天、下棋、锻炼身体,等着免费的午饭端上桌。

  这是当前正流行于岚山区农村的养老模式。“十四五”期间,岚山区老年人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0万余名,占总人口的24.2%。

  兹生兹长,空巢、独居、困难老年群体不断增长,但“穷家难舍”的故土情怀也困扰着他们。“留在村里,生活难保障;跟随子女,生活方式又不习惯。”牟敦爱老人一句话,说出了农村养老一度面临的尴尬。

  为此,岚山区精心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全力建设374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和38处养老服务驿站。通过做优“一顿饭+”文章,让农村养老内涵更丰富、形式更灵活。

  区财政给予每处养老服务中心80%的一次性建设补贴,配备休息室、就餐室、文体娱乐室、健身康复室和室外活动场地“四室一场”,做到生活、娱乐、医疗设施一应俱全。

  养老服务中心与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在保障“一站式”基本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更配备了多功能护理床、按摩椅、灸疗电疗等理疗设备,向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做到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

  按照等级评定实施差异化奖补,区级财政每年给予养老服务中心2.5万—5万元不等的运营补助。在集体经济状况较好的村居,村集体根据75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按照每人每天1—2元,用以补贴中心运转经费。在这里,老人们每天中午可免费享用一顿午餐,部分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一天两顿。

  在高兴镇,以杨家山前村为代表的三个村居联合成立了“优农益家专业合作社”,专门为周边19个村的养老服务中心采购和配送食材,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4.5万元。“我们负责食材供应,既保证新鲜和安全,又能为村集体增加一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全部补贴到我们村里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中。”合作社负责人乔正峰说。

  “阳光助老”专项基金设立后,曾经由“财政独立支撑”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变成了“财政+社会”资金筹集的模式。目前已累计接收敬老孝老款物价值1100余万元,有效弥补了养老资金缺口。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不仅是老人闲暇时的一个去处,更是一处精神家园。因为岚山区在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的基础上,还着力在“文化养老”上深下功夫。

  每逢传统节日或重要时间节点,养老服务中心里就更加热闹。志愿者们在这里搭起舞台,将各式文艺节目搬到老人眼前。平时还有志愿者们经常走进养老服务中心,教授老人们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面人等,既锻炼手上动作又为老人们增添一份乐趣。

  依托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岚山区培育起“红辉志愿”服务体系,共组建了“爱心巧厨”“爱心义剪”“爱心义诊”等5支志愿服务队,拥有志愿者5.4万名。

  在安东卫街道,一个小小的“遥控器”成了86岁独居老人陆新皆的好帮手。陆新皆需要助餐、保洁等服务时,就按下这个“遥控器”。另一端,专属护理员黄昌丽接到系统通知,便及时赶往老人家中,提供相应服务。“随叫随到,真方便!”陆新皆把这个呼叫工具当成“宝”。

  这就是岚山区搭建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涵盖一网站(养老信息网)、两平台(管理平台和运营平台)、两客户端(养老政府端、养老公众端),实时监控全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流量、居家工单等信息。

  该平台除了扮演任务分配“大管家”角色,还是一个汇聚全区养老数据的可视化平台。它像一个“中央处理器”,与全区374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相连,通过视频监控,远程监管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食品安全、场所卫生等。

  为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岚山区将养老服务打造为“智慧化”场景应用“高地”,本着老人会用、服务及时、监管合理的原则,推动智慧养老数字化、精细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托住民生底盘。在养老这张答卷上,岚山区还在不断探寻新的方向,构思新的答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