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会上,重庆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聚焦“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重从深化养老服务发展、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和释放民政服务活力三方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在深化养老服务发展方面,重庆市聚焦普惠性养老服务,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物质帮助、照护服务等20个项目纳入政府支持的基本服务内容。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5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利用养老设施和闲置资产建设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覆盖88.6%的街道、35.1%的乡镇。部分区(县)支持开展助餐配送服务,日服务老年人超1万人次。针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政策,有效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刚需。推出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免审即享制度。
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重庆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深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改革,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联合救助,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连年提高,保障了95.2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开展“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惠及26万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聚焦残疾人康复和社会融入,打造“渝康家园”服务品牌,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累计服务精神障碍患者5.6万名;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51.2万人。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设置15处特色登记点。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打造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建成乡情馆(村史馆)1394家,培育“地名+”特色品牌1778个,让群众看得到山水、记得住乡愁。引导1.7万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新重庆建设,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约4.4亿元。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累计接收慈善捐赠87.48亿元。社区慈善基金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万个,惠及困难群众2000万人次,“人人慈善”良好风气得到有效弘扬。
在释放民政服务活力方面,重庆市民政系统以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民政服务效能。创新推进民政领域协同增效改革,充分利用存量闲置资源,依托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打造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三大服务联合体76个,通过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服务群众70余万人次。搭建“渝悦救助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困难群众全时段申办社会救助,办理进度全程透明、随时可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400万人次。“渝悦养老”数字化终端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为243万人次提供智慧助餐服务。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民政政务服务实现“一窗综办”,通过渝快办“一网通办”,低保申请等9项高频服务实现“免证明、免跑腿”。结婚落户、社会救助等8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实现“一次申请、高效办结”,服务群众280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