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北京,风清日朗。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全球康复辅具与残疾人服务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博览会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脑机接口、智能假肢、AI手语翻译设备等1万多种创新产品。
从能“读懂”意念的外骨骼机器人,到助力孤独症儿童打开社交大门的智能系统,再到帮助视障者“看见”世界的导盲眼镜,记者在现场看到,“共享福祉”化作一个个可触摸、可体验的真实场景,为不同需求的群体搭建起通往“有障无碍”生活的桥梁。
科技让行动自由成为现实
“确实很省力,感觉腿部没怎么用力就能登上台阶。”在远也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也科技)的展位前,一名参观者正在体验肌肉外甲系列智能可穿戴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能实现三种功能——平地模式提供支撑、爬山模式助力前行、休息模式按摩调整,满电状态下可连续使用6个小时左右。”“对爬山太友好了!” 一旁的参观者听完介绍,感慨道。
与远也科技类似,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的悠行外骨骼、童行外骨骼(居家版),主要面向个人用户。“这款机器人采用无创脑机接口技术,可捕捉用户的运动意图,驱动设备实现主动式康复训练。”工作人员说,残障人士或有下肢康复需求的人群使用后,能逐步提升下肢自主行走能力、加速康复进程,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远也科技展厅对面,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仿生腿与智能仿生手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其中,智能仿生腿具备实时数据采集、算法驱动液压系统等技术,能让用户像控制原生腿一样灵活行走;智能仿生手则可通过检测神经电与肌肉电信号,将运动意图转化为精准的手部动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古月佩戴着智能仿生手,不仅能弹钢琴、捏卡片、握矿泉水瓶,还能单指点触手机、手提箱子 —— 仿生手仿佛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真正实现 “手随脑动”。
在本次博览会上,佛山凯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发了全地形无障碍机器人,其最大亮点是兼具爬楼与电动轮椅双重功能。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坐上座椅、调整好位置,按下爬楼键并推动方向旋钮,轮椅便缓缓向楼梯移动;感知到楼梯坡度后,底部车轮自动升高、爬楼底座随之降低,开始平稳爬楼。过程中,座椅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给人极强的安全感。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满电可行驶35公里,还支持语音操控,老年人也能轻松上手。”
展区内,诸多“黑科技”产品同样亮眼:华南脑控(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脑机AI电动轮椅车,使用者只需通过脑电信号“发指令”,就能自动避开展厅内的人群与展台;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四肢联动康复器,预设参数后,可通过患者主动施力或电机驱动连杆,带动四肢同步开展运动训练;深圳市携惠科技有限公司的护理转移机器人,能实现室内多场景下的安全高效转移,大幅提升用户日常活动能力与生活便利性…… 据统计,本次博览会仅首发的人工智能助残产品就超过100种,覆盖出行、起居、社交等多个生活场景。
智能系统让沟通不再困难
本次博览会按产品功能划分,设置了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儿童康复等7个展区。其中,儿童康复展区尤其受家长关注。
杭州南粟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小南听说”数字康复品牌。该公司北京销售经理陈培介绍,“小南听说”涵盖患病儿童语言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能针对性为患儿定制专属方案,构建专业科学的训练体系。
南京康轩文教图书有限公司推出的特教智慧课堂,一方面面向特殊学校,通过智能化教学工具与资源,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满足特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聚焦儿童“教康融合”,以游戏化、互动化的方式,助力儿童能力发展与康复训练。
“用球类吸引患儿注意力,用音乐增进与患儿的沟通——这是我们学习机的核心设计思路。”深圳市云创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研发的认知言语注意力训练学习机,搭配优脑音乐与骨传导耳机使用,可直接刺激有情绪、行为问题及注意力相关问题儿童的前庭系统与迷走神经,进而对他们的信息加工、语言处理及阅读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在合肥哈工艾斯德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另一项“精准康复” 技术——孤独症多模态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同样引人关注。演示中,孩子只需佩戴简易脑电设备,系统就能通过分析脑电信号、结合行为评估数据,在半小时内给出初步诊断建议。“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研发人员表示,该系统已在全国20多家康复机构试用,评估效率是传统方式的10倍,能帮助更多孩子抓住康复“黄金期”。
各类辅具让残疾人 “有障无碍”
辅助器具是服务残疾人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民生领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本次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众多辅助器具新产品,为辅助器具从业人员、相关企业、助残及养老机构,提供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采购产品的便捷渠道。
北京芯智睿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智睿声)首发了可穿戴智能人工喉。“这款产品能精准捕捉喉部肌肉的振动及微弱声音信号,再通过独创的多模态算法,将信号实时转化为清晰、流畅且富有情感的自然人声。”芯智睿声首席执行官王宇峰介绍,除喉切除患者外,该产品还适用于聋哑人士、渐冻症患者、中风后遗症人群、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因年龄增长面临发声困难的老年群体。记者现场观察到,将这款轻巧、易隐藏的设备贴在颈部,轻声“开口”,即可发出自然且高度个性化的语音。“产品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正式发售。”王宇峰透露。
途经广东展区时,深圳比心智能有限公司的“快乐养老 视力帮助AI眼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款产品专门解决“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的问题。记者戴上眼镜并打开配套手机APP,拍摄眼前场景,耳边立即传来清晰的女声播报:“这里是深圳比心智能有限公司的简介,旁边摆放着一副眼镜……”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眼镜不仅能描述场景、识别物体、读取文字、解读票据与药品说明,还支持动态视频主动播报与对话交互,真正帮用户‘看见’世界。”
展区内,更多康复辅具产品令人眼前一亮:Rokid乐奇智能眼镜集成识别、导航、阅读功能,为视障人士提供更便捷的沟通方式;上海联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助听器,根据国人语言习惯定制,力求带来真实自然的听感,避免漏听、错听;哈尔滨亿时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手语翻译系统,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远程手语翻译、语言与文字互换、AI手语服务等功能,解决听障者及听力障碍老年人的日常沟通难题;爱护人工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新材料核心技术为支撑研发的运动安全护具,专为老年人提供防护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为让不同需求的群体顺畅观展,组委会在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展厅入口设置无障碍服务台;听障人士可租借AR字幕眼镜,实时将他人话语转化为文字;为行动不便者提供辅具租借与维修服务,甚至展台高度、通道宽度都经过特殊设计,确保轮椅能轻松通行。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真正的无障碍,不是‘帮他们适应环境’,而是‘让环境适应每一个人’。”
或许,这正是本次博览会的深层意义——不仅展示科技的力量,更传递一种信念:无论有着怎样的需求,每一个人都能在科技的助力下,平等享受生活的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